本网讯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测控专业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31人,是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曾获安徽工程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星级”党支部等荣誉。支部构建“1237”党建工作体系,以“一聚焦,两强化,三模式,七工程”等创建内容为目标,确保支部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学生获成长。
聚焦思想引领,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打造“集中学、自主学、平台学、专题学、融合学”的“五学”模式,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集中学”,每月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学习研讨,做到党员“全覆盖”。“自主学”,鼓励党员“碎片化”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放假不放学”。“平台学”,利用支部QQ工作群推送学习材料,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专题学”,把理论学习材料分专题融入“三会一课”、党员培训和组织生活,推动党员学习教育系统、持久、深入。“融合学”,把党员学习教育和学科专业实践融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支部理论宣讲团、安徽先锋微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政治理论宣讲、支部联学共建、互动交流研讨等,用“小角色”组建“大队伍”,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小载体”发挥“大影响”,带动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安排党员赴桐城六尺巷、王稼祥纪念园、芜湖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增强理论学习实效,汲取奋进力量。
立足服务师生,强化先锋模范引领
支部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构建“三个育人”模式,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形成学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实践中强化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构建“党建+学风建设”育人模式。树立学风建设标杆,设置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岗位,通过错题讲解、自习监督、定期测验等方式开展帮扶;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开展日常学业指导、学困帮扶、考研复试调剂指导等,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困惑。构建“党建+志愿服务”育人模式。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立志愿服务示范岗位,结合主题党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支部与四色依米花环境保护团队开展的“在水一方”长江净滩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报道。构建“党建+能力培养”育人模式。支部与学院仪器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共建,共同建设“双结对育苗计划”党建品牌,助力个性化人才培养;支部党员本人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实行“一人一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抓手,组建“三自”一体化就业志愿服务队,党员围绕“自主”“自助”“自足”开展就业帮扶“1+N”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疏导心态,顺利就业,引导低年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综合实力,党支部毕业生党员连续2年实现全员就业。
紧扣党建发展,建强党建特色品牌
党支部通过实施“七个工程”,进一步擦亮支部名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施“思想教育”工程;打造“党音嘹亮”学生党员微宣讲团,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该工作案例入选学校主题教育工作简报,并被《安徽青年报》报道。重视入党启蒙教育,实施“红色育苗”工程;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实现党员发展“早启蒙、早选苗、早培养”。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实施“党员领航”工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筑牢作风建设根基。党建引领班团建设,实施“组织强化”工程;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带班建,引领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加强党支部结对共建,实施“协同育人”工程;联合师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实现协同育人育才。积极开展宗旨教育,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党支部联合教师党支部开展学生座谈会、暑期慰问和考研送温暖活动等,常态化了解学生困难诉求、倾听学生意见建议。探索“党建+”模式,实施“品牌效应”工程;党支部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助推党建与发展工作同频共振。近年来,支部10人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00余人次获得“社区党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荣誉,16人被录取至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学生党员就业率达100%。
测控专业学生党支部将继续树牢标杆理念,强化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打造“双强”支部,提升支部党建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时慕天、范夏勋;图:测控专业学生党支部提供;编辑:蒋梦萍;预审:查桂义;审核:王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