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7年12月由省教育厅批准建设。2008年8月以中心为依托的发酵工程学科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心目前拥有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本中心结合安徽省地方经济资源特点,聚焦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具有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有力支撑安徽省战略新产业-生物与医药及芜湖市战略新产业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在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集成与新型工业发酵菌株开发、新型药物控释纳米载体材料开发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中心所在生物工程一级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从事生物制造的人才队伍46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博士42人;建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和生物质发酵科研创新团队。近三年,学科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类项目9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等三类项目34项,其它各类纵向项目8项、横向项目1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论文60篇;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现成果转化10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淮海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各1项。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以下领域研发和服务工作
1.围绕生物催化与转化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开发研究。针对生物催化剂在精细化学品、食品工业、手性化合物制备应用上的技术障碍,在天然生物催化剂及其生物信息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催化用新型酶的发现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高效稳定的化学品的生物催化体系和工业生产技术。
2.围绕药物以及药用相关产品、药物递送载体等方面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前期研究。致力于药用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以具有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功能的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和植物资源进行挖掘,并对其中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抗生素、活性多肽、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与生产。并高通量选育技术、现代诱变技术进行菌株选育与优化。
3.围绕废水生物治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和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开展应用开发研究工作,共建美好安徽。针对有毒、有害、高浓度、高盐等难降解废水及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研究;利用秸秆生物质高效联产生物基化学品研究与开发;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微生物修复等相关基础、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
4.围绕食品加工、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及产业化前期开发研究。针对安徽农业大省、生物资源丰富,开发加工功能活性成分过于笼统而量效、构效关系不够显著的瓶颈,系统深入研究生物功能因子多糖、黄酮的结构、代谢途径及其构效关系;系统深入研究农产品和粮油作物加工与保藏技术,并以农产品生物转化为研究核心,综合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酶转化技术实现农产品及其副产物高值化开发以实现粮食资源的全价利用。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平台
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平台
微生物发酵在线监测仪